众所周知,食盐的化学成分主要是氯化钠。
正常人体含钠大约100克,其中40在骨骼,50在细胞外液,10在细胞内液。
细胞外液中含量最多的阳离子就是钠离子,它是维持人体内环境稳定,即水电解质、酸碱平衡、以及器官细胞功能和神经、肌肉兴奋的重要物质。
所以人体每天必须通过吃盐,来补充足够的钠离子。
如果人类十天没有吃盐,补充到足够的钠离子,那么就会出现食欲不振、四肢无力,甚至呕吐、晕厥等症状。
如果这个时间再持久一点儿的话,甚至有可能造成虚脱、死亡。
没有米,我们可以用面食代替,哪怕是黍、稷、菽等食物,它们虽然产量小,但也曾是五谷之一。
可如果没有盐,我们是找不到其他任何东西来代替的。
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动物在舔食泥土,甚至连狮子、老虎等食肉动物也不例外。
有些人也许会调侃,是不是动物也跟我们一样,因为乱花钱,所以到了月底就特别穷,只能吃土。
但其实不是,是因为动物也需要补充体内的盐分,所以它们只能通过舔食泥土,来摄取泥土中蕴含的盐、钙等矿物质。
而鱼类身体中所含的盐分,其实是极少的。
特别是淡水鱼类。
所以秦汉一连吃了好几天的鱼,即使他自己没有意识到,但他身体的本能,已经向他发出了缺盐的警告。
因此他现在莫名的特别想吃盐。
或许在秦汉自己看来,这主要是因为烧烤中没有放盐,所以显得淡而无味,让他想念带咸味的食物了。
但其实,这是他身体已经出现缺盐的征兆。
秦汉还没意识到这一点,他现在正在考虑的,是要不要建完栅栏之后,再建一座木屋。
这座山谷哪里都好,但唯一的遗憾,就是山谷的四壁非常平滑,连个山洞都没有。
没有山洞,秦汉就只能露天睡觉,这在初春或是夏季还勉强能够忍受,但到了秋冬两季该怎么办?
不说季节,万一要是遇到下雨,那又该怎么办?
瀑布底下倒是有个小小的山洞,但那里面异常潮湿,显然不可能住人。
所以秦汉准备是时候要给自己建个遮风避雨的场所了。
这时候他其实有两个选择。
一是自己动手,找来更多的树木,亲手建一座小木屋。
只是他从来没有建屋子的经验,更缺乏工具,要想建成一个小木屋,只怕没有两三个月是成不了的。
而且建成之后,也不保证能遮风避雨,或者抵挡住冬季呼啸的寒风。
另一个办法,就是他赶快回到之前搭帐篷的地方,把那个丢弃的帐篷给找回来。
那可不止一个帐篷,里面还有睡袋、手电筒、锅炉、杀虫剂等好多用得上的东西,如果能找回来,这些东西都对秦汉有大用!
于是简单的衡量了一下,秦汉决定还是先去把帐篷和登山包找回来。
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,等找到了这些趁手的工具,哪怕再想建一座小木屋,也方便了许多不是?
说干就干,秦汉稍作准备,就踏上了寻找帐篷的道路。
其实那个帐篷在哪儿,他已经有了初步的定位。
并不是秦汉突然就认识路了,又或者他找到了什么辨别方向的办法。
其实秦汉定位的方法很简单,就是他面前的这条小溪。
秦汉记得,自己之前搭建帐篷的那个地方,好像就在一条小溪边。
如果森林里没有其他的溪流的话,那沿着这条小溪找下去,迟早能找到他遗弃的那个帐篷。
即便说森林里还有其他的溪流,但他只要能找到,就可以顺着溪流沿岸一直找下去。
这样也不用担心找不到回来的路,再也回不到自己的“大本营”了。
秦汉为自己的机智又点了三十二个赞。
只是沿着溪流寻找帐篷,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。
之前已经说过,森林里很多动物,都是靠这条小溪补充水分的。
秦汉沿着溪流一直走,就意味着他有很大的几率碰上各种各样的野兽。
这些野兽当中,哪怕只有一半是食肉的,也足够秦汉喝一壶了。
所以它还得先给自己准备一把趁手的武器。
刀具什么的就别想了,且不说他从哪儿能弄来刀具,哪怕是给他一把狗腿刀,他就能砍得过剑齿虎那样的猛兽吗?
所以秦汉最后给自己准备的,只是一根普普通通的木棒。
木棒一端被他在岩石上磨出了一个尖尖的形状,这样至少可以用来刺穿野兽的皮毛,算是一种对猛兽的威慑。
而秦汉制定的策略,主要还是避过凶猛的野兽,哪怕多花一点时间,也要保证自身安全。
就这样,他离开山谷,开始了自己在森林里的第一次“远征”。
其实按照距离来计算的话,秦汉距离他丢弃帐篷的地方,应该也没多远。
因为他也只是走了一天的时间,然后就遇上了那条大有鳍龙,再然后就发现了那座山谷。
所以秦汉估计,自己最多只要花两三天的功夫,就能找回遗弃的帐篷。
但他没想到,这一路走下去,却完全没有他想象中的那么容易。
刚走出山谷不远,秦汉就遇到了他的第一障碍。
有一只剑齿虎,正在溪水边惬意的喝水。
秦汉不知道这只剑齿虎是不是就是他上次遇到的那一只,不过当他看到对方的
手机阅读:http://m.77kshu.top/141309/
发表书评:http://www.77kshu.top/book/141309.html
为了方便下次阅读,你可以在顶部"加入书签"记录本次(第十四章 步步惊心)的阅读记录,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!请向你的朋友(QQ、博客、微信等方式)推荐本书,懒散成球谢谢您的支持!!